養(yǎng)娃中最讓父母崩潰的,是遇到一個隨時隨地都會情緒大爆發(fā)的孩子,前一秒還風和日麗,后一秒就如暴風驟雨。
憤怒,沮喪,煩躁,甚至憤怒都是一個人情緒的正常反映。青少年容易產生強烈的情緒,但如果憤怒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,并且有了下列行為后,父母就需要尋求一些幫助來解決這個問題了。
我們第一步要了解什么事件觸發(fā)了孩子的行為。首先可以通過測評來判斷孩子是否有情緒問題或者ADHD(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)問題。
部分多動癥的孩子,特別是伴隨有沖動和多動的孩子。他們很難遵守指示做事,比如:當要求他們從一項活動切換到另一項活動時,會讓他們感受到了挑釁。
兒童心理研究所(Child Mind Institute)的臨床心理學家Vasco Lopes博士說:“超過50%的多動癥兒童也表現(xiàn)出反抗和情緒爆發(fā)”。他們無法集中精力和完成任務也可能導致自己發(fā)脾氣,爭論。
雖然憤怒本身不是一種精神疾病,但在某些情況下,憤怒可能會與情緒障礙、物質使用障礙和其他心理健康狀況有關。
孩子的大腦和身體仍在生長。前額葉皮層是我們大腦中參與解決問題和沖動控制的一部分,直到二十多歲中后期才完全發(fā)育,青少年也充斥著睪酮和雌激素等激素,這會對情緒產生重大影響。
當孩子做出沖動的決定或反應過度時,他們在生理上比成年人更不具備管理壓倒性情緒的能力。

我們應該嘗試將孩子的憤怒,視為成長過程中的正常部分。咱們的目標不是阻止孩子感到憤怒,而是幫助他們找到更安全、危害更小的表達方式。
讓孩子明白感到憤怒并不意味著他有什么問題,只是意味著他必須找到一種合理的方法來處理這些感覺。
心理學研究一致表明,認知行為干預對管理憤怒是有效果的。
我們可以試試下面這些干預措施,來改變思維和行為的方式:
Part.1
教會孩子自我控制的技巧 。例如,整個人放松:“停下來,看一看,聽一聽,想一想”。幫助孩子通過適當的言語和健康的運動來表達和發(fā)泄其憤怒。
無論是快步走還是去跑步,鍛煉都可以消除額外的緊張感。定期鍛煉也可以幫助孩子減壓。孩子通過跺腳、用拳頭打枕頭、拉、扭、敲打橡皮泥等方式,也有助于發(fā)泄他們的憤怒。

Part.2
對孩子表現(xiàn)出了努力控制憤怒情緒的行為時,我們一定要多贊美孩子,肯定孩子做出的努力,這樣的正強化會給予愉快的刺激。這就好比,孩子上課舉手發(fā)言,老師表揚了他,后來他舉手發(fā)言的次數增加了,這個就是一種正強化。
Part.3
父母一定要停止使用體罰或過分的懲罰。有的父母面對孩子亂扔物品等行為時會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,這樣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,從而加重孩子的不當行為。
Part.4
可以通過沙盤,木偶、洋娃娃或毛絨動物編故事示范控制憤怒、解決沖突的恰當方式。
Part.5
有時候引起孩子憤怒的原因可能看起來很匪夷所思。但對他來說,這種感受是真實而痛苦的。
當孩子準備告訴我們真實的原因時,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認真對待他的感受,盡最大努力安靜的傾聽,而不是試圖“解決”或是“指責”他。
Part.6
為孩子在家或在學校的行為建立明確的規(guī)則,并讓孩子復述這些規(guī)則以確認他理解了這些規(guī)則,以防當他有違規(guī)行為而受到懲罰時更加憤怒。
如果父母注意到孩子最近比平時更容易生氣或更煩躁時,請不要回避這個問題。相反,要讓孩子知道你已經注意到了他不對勁,并告訴孩子可以隨時找你聊聊他的感受。
管理憤怒并不意味著我們永遠不要生氣。相反,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以健康和有效的方式識別、應對和表達憤怒。憤怒管理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的技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