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阜陽心理咨詢中心】兒女有出息去了國外,等于沒有生;兒女去了大城市,等于生了半個……
編輯: 時間:2024-12-31

【阜陽心理咨詢中心】
前幾天回老家,聽爸媽說起一件事,心里挺不是滋味。樓上的鄰居張叔,今年年初查出了病,經(jīng)過幾個月治療,還是不幸去世了。整個過程,他女兒只回來看過一次,連最后一面都沒見上。說起張叔的女兒蕾蕾姐,可是我們這一輩中的佼佼者。高考時保送國內(nèi)頂尖大學,后出國讀研,畢業(yè)就直接留在了法國。幾年打拼下來,蕾蕾姐在異國站穩(wěn)了腳跟,買房買車結(jié)婚生子。每次回家過年,我媽總?cè)滩蛔Z叨,說蕾蕾姐那么優(yōu)秀,我怎么就干啥啥不行??紝W只能讀個二本,工作也不穩(wěn)當,只能在二線城市背著房貸混日子。但張叔的事一出,我媽好像也有所觸動,竟第一次說起我的好。說我雖然沒出息,但家里有事一個電話就能趕回來。她和我爸有個頭疼腦熱,我也能隨時接到身邊照顧。我媽就很感慨:“這孩子啊,還是留在身邊好。”這句話,讓我想起那個很有名的“養(yǎng)兒金字塔”理論。金字塔最頂端的“一等孩子”,是留在老家工作的,最不起眼的那一類。中間的“二等孝子”,是去大城市扎根,有事就回家?guī)兔Γ瑳]事就像飛遠的風箏;最底層的,竟是我們常說的“好孩子”,出國留學的,干大事做買賣的,成龍成鳳的。更扎心的說法是,把孩子送出國,就相當于“沒生”;讓孩子干大事,就等于“半生”。養(yǎng)娃這事,真是兩難啊。盼著他出人頭地,可他太優(yōu)秀的話,似乎也有后顧之憂。01一個殘酷現(xiàn)實:并不是孩子越優(yōu)秀,父母就越幸??催^一個報道。一位85歲的退休校長,因為半身不遂住在養(yǎng)老院里。平常探望她最多的人,不是孩子,而是曾經(jīng)教過的學生。她兒子并非不孝,而是移民國外后,很少回家,只寄錢回來。但這位老校長有退休金,缺的根本不是錢。有時候想想,她也挺后悔的。年輕時盼著兒子飛上枝頭,可如今年紀大了,又特別希望有孩子陪。因為,漫漫長夜的孤寂,生病后的無助,逢年過節(jié)的冷清,都太讓人煎熬。一次,我陪我媽查體,也碰見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。他沒有智能手機,不會網(wǎng)上約號,完全聽不懂分診臺說的話。最后急得大哭起來,像個手足無措的孩子,苦苦哀求別人幫忙。我實在看不下去,就上前詢問。幾句話下來才知道,老人有三個兒子??啥几髯悦χ闶聵I(yè),一個都趕不回來。他們給老爹寄回來很多錢,可這些錢也只能冰冷地躺在賬戶上。生活中,類似的事太多了,所以才有人指出:那個沒出息的小孩,才是來報恩的。作家鐵魚,講過朋友老陳的故事。老陳一輩子都沒有離開家鄉(xiāng),學了熬魚的手藝,開了一家小飯館。他有兩個哥哥,都在外地做生意,老父母平常就跟著老陳過。瑣碎日常中,父母的大事小情全靠老陳一個人頂著。可是,父親脾氣不好,總罵老陳“沒出息”。但一碰上事,他還得靠這個沒出息的兒子。電視劇《小歡喜》中,有過這樣一段分析:“有一種孩子,上完北大上清華,上完清華上劍橋,當訪問學者滿世界地跑,各種獎項拿到手軟。但是你見他一年也就能一兩回,還是隔著手機屏幕見的。還有一種孩子,他以后就在家旁邊上個普通大學,上完后就跟著家旁邊找個工作。等我們以后老了,他就天天來陪著我們嘮嗑,推著坐著輪椅的我們?nèi)ヅ赃吂珗@散步,帶我們吃火鍋。”比起有出息的孩子,那些看上去并不成功的子女反而更有用?,F(xiàn)實就是這么矛盾。給你賺足面子的孩子,給不了里子。讓你覺得平庸的孩子,卻是晚年的依靠。02尊重孩子的命運也接納自己的因果據(jù)《中國家庭教育狀況白皮書》顯示:“部分家長在孩子獲得成功之后,他們的老年生活反而增添更多的孤獨和失落。”越優(yōu)秀的子女離家越遠,認知代溝也更難逾越,對父母的晚年難免有心無力。不少人意識到這點后,在對孩子的培養(yǎng)上,也變得猶豫不決。到底是送孩子去更廣闊的天地,還是為了晚年安穩(wěn)把孩子拴在身邊?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點,孩子有他自己的命運,決定權(quán)也應該在他手中。作家陳瑜的《少年發(fā)聲》訪談中,有這么一個案例。有個叫小D的孩子主動聯(lián)系她,想聊聊擇校的困惑。小D侃侃而談,從自己的優(yōu)勢說到對生活的理解,從學習情況說到未來就業(yè)。聽得陳瑜心服口服,忍不住夸贊他是個很有主見的孩子。誰曾想,這句認可,竟一下子激怒了小D。這孩子面露不悅地說,“您這是在騙我吧?我怎么可能優(yōu)秀呢?”陳瑜一聽很不解,但也隱約覺得小D肯定經(jīng)歷過什么才如此自卑。經(jīng)過幾番交流,果不其然,小D常年生活在媽媽的打壓中。可這孩子明明不差啊,怎么就成了家長口中的笨蛋呢。原來,小D有兩個特別優(yōu)秀的表哥,都在國外讀書。家里對小D的規(guī)劃自然也是出國留學。但小D不想出去,他判斷自己是個求穩(wěn)的人,更擅長本土生活。訪談時,小D正讀高二,他說自己會堅持參加高考,將來在中國發(fā)展。陳瑜打心眼里為孩子感到高興。因為在人生重要轉(zhuǎn)折點上,能追隨內(nèi)心的人,是幸運的。曾經(jīng),我也就孩子走哪條路拿不定主意,如今看來,關(guān)鍵時候孩子會告訴你答案。做父母的,更應該考慮,自己的余生要如何度過。我總結(jié)了幾條建議,今天分享給大家。第一,盡早為養(yǎng)老做規(guī)劃,這是咱們的后路。比如,提前儲蓄,不過度消費;比如,多與同齡人交流,看看別人怎么打算的。第二,多與孩子溝通,即便是遠隔重洋,以現(xiàn)在網(wǎng)絡(luò)的發(fā)達程度,隨時聯(lián)絡(luò)也不難。這需要我們別封閉自己,與時俱進一點,緊跟年輕一代的步伐。第三,擺正心態(tài),接納任何一種結(jié)局。無論孩子是飛黃騰達,還是承歡膝下,我們都要坦然面對自己的處境。03父母子女一場別辜負這場莫大的緣分看過一個小故事。有個郵遞員在送報時,發(fā)現(xiàn)客戶的信箱被堵死了。他只好不停地敲門,過了好一會,才有個老人慢悠悠地出現(xiàn)。郵遞員立馬告訴他,有人堵上了您的郵箱,要及時清理呀。沒想到,老人卻笑笑說:“是我故意堵的,這樣你以后來,就可以按門鈴叫我了。”郵遞員不明白,為何要如此麻煩?老人說,不麻煩,如果哪一天你敲不開門了,就報警吧。原來,這老頭一直獨居,老伴走了,兒子也在國外。這個故事,令我很心酸。想想自己年邁的父母,如果有一天因為聯(lián)系不上我而陷入困境,心里就很不是滋味。所以,這么多年來,我始終不愿去離家太遠的城市打拼。就像作家李娟,在成名后,也拒絕去大城市定居。一個很大的因由,就是為了多陪陪母親。她為媽媽買了個大院子,一有機會就陪媽媽出去旅游。這份拳拳的孝心,著實令人感動。《透明人》里有這么一句話:“父母總是很懂事地和你說,我很好,沒事的,你忙吧。
你就傻傻地相信了,從來沒想過,上了年紀的人身子骨怎么可能一直硬朗。”父母年紀大了,更需要我們的關(guān)懷與陪伴,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體諒而變得冷漠。這世上最幸福的事,不是家財萬貫,不是名譽加身,而是樹欲靜,風已止,子欲養(yǎng),親尚在?!度嗣袢請蟆酚幸欢卧捥嵝烟煜虑f兒女:“你的父母也許貧窮、也許無能、也許不懂道理,可別忘了你是踩著他們的肩膀,才看到了他們沒看到的世界。”不要只顧追逐自己的太陽,還請記得為父母搭起避風的屋檐。04寫在最后有人說,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,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。父母有托舉孩子的義務(wù),但也要尊重他的人生抉擇。他走遠了,我們祝福他,他在身邊,我們珍惜他。而身為子女,也要在父母年邁時,轉(zhuǎn)身回來。像小時候父母對我們那樣,成為他們的依賴。生命是一場盛大的輪回。父母子女是這天底下最深的緣分。別辜負了彼此,別留下遺憾。我相信,只要用心,每一對父母和孩子都將迎來最為幸福的時光。與朋友們共勉。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